在肺癌中,非小细胞肺癌占85%左右,是导致肺癌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理类型,这其中又有约30%的患者初诊时为可切除的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。这些患者术后需不需要其他辅助治疗?辅助治疗又该如何选择呢?
《中华医学杂志》于今年发布的肺癌诊疗指南中,对Ⅰ~ⅢB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方案进行了更新。指南根据EGFR突变的情况分别作了详细论述。
一、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
在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,ⅠA期是唯一不推荐进行辅助治疗的。因此,对于极早期的肺癌来说,单纯手术切除即可治愈肿瘤,术后定期随访即可。
ⅠB期的患者在术后可以考虑进行奥希替尼的治疗,奥希替尼辅助治疗3年可使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61%。对Ⅱ期患者来说,术后常规是推荐进行靶向治疗,药物可选择奥希替尼、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。
对Ⅲ期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,术后优先选择奥希替尼治疗。吉非替尼、埃克替尼和厄洛替尼也是备选方案。之所以优先选用奥希替尼,是因为它可以使Ⅲ期的脑转移和死亡风险降低82%。
二、EGFR突变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
在EGFR突变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,ⅠA期同样是明确不推荐进行辅助治疗的,这是因为对此期患者来说,辅助治疗并不能使患者明显获益。
ⅠB期的患者术后常规也不需要辅助化疗,但对一些存在高危因素(如:低分化肿瘤、脏层胸膜侵犯、脉管侵犯、气腔内播散等)的患者来说,可以在术后进行辅助化疗。
对Ⅱ~Ⅲ期的患者来说,术后推荐常规进行辅助化疗。术后化疗大约可以降低17%的死亡风险,五年生存率提高约5%。
三、术后的辅助化疗方案概述
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一般采用含铂双药方案,即采取铂类药物+联合药物,铂类药物多以顺铂为主,部分患者无法耐受顺铂的,可以换用卡铂。
联合药物包括长春瑞滨、吉西他滨、多西他赛、紫杉醇、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、培美曲塞和依托泊苷,其中培美曲塞仅用于非鳞癌患者。
含铂双药化疗被称作术后辅助治疗的中流砥柱。目前已形成广泛共识的观点是,Ⅱ~Ⅲ期R0切除的患者均推荐术后辅助化疗。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,可以辅助化疗序贯 EGFR-TKI靶向治疗。
辅助化疗一般在术后4~6周开始,最晚不超过术后3个月。化疗常规进行4个周期,额外增加周期并不能使患者获益,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。
四、术后的辅助靶向治疗概述
EGFR-TKI靶向治疗在晚期肺癌中的疗效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。最近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,在早中期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中,EGFR-TKI特别是奥希替尼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。
另外,鉴于奥希替尼可以显著降低远处复发的风险,目前已作为Ⅱ~ⅢA期EGFR突变阳性患者术后标准辅助治疗方案。
EGFR-TKI既可以单药治疗,也可以结合辅助化疗进行序贯治疗,具体方案需要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选择。
EGFR-TKI靶向治疗开始的时机是术后10周内。如果已经接受了辅助化疗,则可以在术后26周内开始奥希替尼治疗。一般EGFR-TKI靶向治疗的持续时间需要在2年以上。
五、术后的其他辅助治疗概述
对于术后辅助放疗而言,一般Ⅰ~ⅢB期N0和N1患者是不推荐的。对N2来说,有研究称辅助放疗可以使患者有一定获益,但最近的试验表明其获益不明显,且心脏毒性增加。因此,2021年指南认为,N0~N2的患者都不推荐辅助放疗。
免疫治疗作为肺癌治疗的未来之星,是否可用于辅助治疗仍存在争议。目前已有免疫治疗用于肺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,或者是术后辅助化疗后再进行免疫治疗,相关结果预计在2025年~2026年公布。
综合来看,含铂双药化疗依然是辅助治疗的基石。对突变阳性群体来说,靶向治疗是新的治疗手段,可进一步改善预后。免疫治疗在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有待研究,是未来治疗手段丰富和提升的新希望。